您好,欢迎来到发现之旅《精彩视界》官网!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精彩资讯 高端访谈 法制中国 财商中国 科技创新 高新园区 生态中国 善行中国 红色之旅
精彩发现 品牌中国 艺海视窗 美食美景 教育天地 城乡建设 医疗健康 精彩书画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育天地 > 校长面对面 > 访北京十二中校长李有毅:教育要一辈子用心去琢磨

校长面对面
访北京十二中校长李有毅:教育要一辈子用心去琢磨

访北京十二中校长李有毅:教育要一辈子用心去琢磨

  2013年6月11日,北京市第十二中学(简称北京十二中)高一年级11个班的学生分为6个小组,分别赴上海钱学森图书馆、陕西秦岭科考基地、湖北十堰郧阳中学、湖北恩施高中、山东泰安英雄山中学、安徽绩溪中学等地考察学习。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让久居城市的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去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熟悉国情,感悟民情,实地感受不同地区丰富多彩的区域文化,体验各地悠久的传统文化与历史积淀。

  这一活动自去年开始,是北京十二中每年都要举行的主题为“我参与、我服务、我体验、我成长”的社会实践活动,突出知行合一。这一活动的创意来自于北京十二中校长李有毅在上海考察学习期间的感悟,也是她的“八气”修身育人思想落地的具体表现之一,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们的“正气、骨气、志气、勇气、和气、雅气、底气和大气”。李有毅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厚重的历史使命感和大气的个性品质,具体表现为一种心境,一种胆魄,一种善待生命的大爱和一种执着追求真善美的勇气。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李有毅校长认为,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到高中教育,一直到成人后的大学教育,是一个完整的链条。其中,基础教育非常重要,关系到学生们观点的形成或者日后行为的展示,乃至对自己未来发展的定位。

  她强调,12—18岁是一个人成人成才最关键的时期,无论在前面的教育和习惯如何,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如何,在这一段的教育能够改造或者改变人的一些看法、态度和行为。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学校,但学校要发挥什么样的功能,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因为家庭有家庭教育的特征和效果,社会有社会的行为和效果,学校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和每一件事都能发挥教育的功能,就看我们怎么去引导,怎么去做,这一点非常重要。

  在李有毅看来,首先要认识到中学阶段的重要性,中学阶段是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预备期,应该是综合的、系统的。中学教育可以分为几个方面,一是学校的导向和目标;一是学校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和对学生产生的教育行为,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作用;第三是教师的行为,他们的言和行在学生中产生太大的作用,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

  李有毅校长说,老师对社会上一些现象的看法,对社会主流的价值取向,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培养学生首先要培养老师,只有把教师队伍积极向上的热情激发出来,产生一种正的能量,可能才会影响学生。老师仅仅通过说教就显得苍白无力,他们的行为如果和说的不是一致的话,恰恰会对学生产生负面的作用。

  李有毅校长也会把不同学校的教育改革和探索的案例介绍给老师们,让大家了解不同的办学模式,比如学校曾经邀请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的张思明老师到北京十二中,介绍他们的走班制实验。

  她说:“教育需要百家争鸣,不同的学术观点需要老师们自己去比较,然后才能去甄别,去鉴定。没有一个参照物肯定不行,或许我是他的参照物,或者他是我的参照物,但一定要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立足于学校的客观实际,有自己的观点和主流价值观。”

  “什么叫宽容?这就叫宽容。什么叫大度?这就叫大度。但是,你不要突破一定的底线。我始终把底线看的很重,比如老师们可以有一些抱怨的话,但是不能在学生面前说。比如开座谈会,你可以说出自己的看法,大家畅所欲言嘛。但也要看场合,场合不对就有可能突破底线。”

  人性需要一定的约束

  李有毅说,教育太深奥了,你必须一辈子用心去琢磨它。既便是你提出再多时尚、振奋人心的口号,但如果行为跟不上,反而让学生成为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其后果是很严重的。言和行必须高度一致,我们既需要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教育,同时教师的行为也必须是正面的。

  她强调,朴实的教育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育。教育学生怎么做人,教他们怎么宽容,教他们怎么大气,教他们怎么包容,这些需要设计一些教育的行为、教育的活动,让学生们感受到如何做才能做到包容、做到宽容。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观点碰撞,社会价值观多元化,使得教育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针对目前社会上积极与消极、热情与颓废的现象,要真正培养学生的辨别力。任何东西都不能突破底线,人性需要一定的约束。

  李有毅常常在想,以前常说小知识分子爱面子,好像是坏事,其实仔细分析一下就会知道,这一现象本身不是一件坏事,也绝对不要把它看做坏事。现在,要求人的个性充分的展示,敢于说话,但很多东西不能突破底线。要让学生们明白,任何一件事情都有正面和负面的方面,要分析给他们听。

  她会经常给老师们举这样一个例子,夫妻两人发生矛盾,两人怎么吵架都不要紧,但一旦动手后果就不堪设想,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直至越演愈烈,结局不可收拾,吵架也有底线。同样,学校工作也有一些底线不能触碰。

  前不久,学校创新活动小组的美术老师提出建议,在布置校园环境时希望有一面涂鸦墙,真正让学生把自己的很多东西释放出来。为这件事,李有毅也在不断和老师们沟通,她的观点是,涂鸦墙是不是真正的让孩子把自己所有的心里话都说出来,这是不是一种好的释放或做法?什么都往上面写,好像是学生们的情感和压力得到了释放,但将来进入社会之后,又如何才能约束他们呢?

  恰好,5月24日晚,网友“空游无依”发表微博称,在3500年前的古埃及文物上,看到中文题字“某某某到此一游”。25日早上,有网友发微博称,在埃及浮雕上刻画的人,很可能是来自南京的一名学生。同时,还公布了这名孩子的出生年月和曾经就读学校等信息。

  随后,“某某某到此一游”事件持续发酵,引发了有关中国人素质的大讨论,不同的观点激烈地碰撞着。

  “世界有时真的很奇妙。看到这则报道后,从某一个角度证实了我的观点,让孩子们释放自己的情感,涂鸦墙并不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什么都可以写,但人性的东西很多是需要约束的。师生可以畅所欲言,想怎么讲就怎么讲,表明自己的观点。作为学校一定要有主流价值观的坚守和引领。”

  作为校长,李有毅一直身体力行,以公正清廉和无私奉献影响着师生们。在学校的所有学校工程招标和建设中,她从来不见公司的人,更不染指其中,而是写一个委托书,学校一个主任和两个副主任联名签字,比如为什么用这家公司?为什么用这个装修队?都要有公正科学的论证,她的要求非常严格。当然,如果一旦出了问题,她会主动承担起法人的责任,也会直接追究有关责任人。

  澎湃的河水只有在河岸之间流淌才是自由的,河岸的存在使它能履行一条河流所背负的使命,从而造福一方。坚守底线的同时,学校曾专门邀请专家给老师们演讲“正能量”的话题。

  从“正能量”的来源到用词环境,乃至走红的背景,为何作为2012年经常被引用的一个词。最后,阐述了职场正能量:人的内心就是一座“能量场”,既隐藏着自信、豁达、愉悦、进取等正性能量,又暗含着自私、猜疑、沮丧、消沉等负性能量。这两种能量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当正能量不断被激发时,负面情绪会逐渐被取代,人的幸福感也会慢慢增加。

  “职场正能量”重要向压力重重的职场人士宣传一种进取、向上的精神状态,为身心疲惫的老师们提供一个释放压力、释放“雾霾”的出口。

  教育是富有生命的

  对于教育的理解,李有毅校长还有一种观点,她认为教育是富有生命的,是鲜活的。因为教育是贯穿于人的整个成长路径,在这一成长路径中,教育始终跟随着你的成长而成长,它的效果怎么样,就决定了你今后成长的路径如何。

  教育也是鲜活的,它不是一成不变的。什么是教育的规律?如何遵循教育的规律?教育规律就是教育本质的东西,它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到规范和引导的作用,有的时候是润物细无声的,有的时候就是行为在指导着你。

  教育是一个社会的问题,社会的进步和文明,教育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就越先进。我们不能孤立地谈教育,它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也是无孔不入的。学校教育不同于其他的教育,可以设定一定的活动方式,可以通过一定的主题,通过一定的导向,来起到教育的效果,对社会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每一个人都要接受学校教育,什么样的学校教育就会给他打下什么样的基础。钱学森先生那么怀念他的中学教育,他说一生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他的6位中学教师。由于中学阶段是一个人由儿童、少年、到成人,这一段时间学生的可塑性极强,就像学习拓扑一样,可以把一个泥巴捏成方的、圆的,其中体现出一些深奥的数学原理。

  李有毅指出,中学教育又不同于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前者更多的是由无知、幼稚到有知的启蒙阶段,而中学阶段,学生的行为可以独立了,他们可以独立地支配自己思想和行动。在他们独立支配自己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去支配,该怎么去做,往往行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这就需要学校教育,需要通过老师的教育去实施,才能够不断地引领、影响、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当然,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身上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成年去学习的地方,需要发现和发展他们的一些潜能,比如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思辨能力,他可能会做一些对社会有利的事情,也可能会做一些对社会有害的事情。这个时候,学校主流的价值观引领就非常重要,决定了学生向那个方面发展。

  2013年5月至11月,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在丰台永定河畔举办,这是继奥运会之后的又一项国际盛事。园博园依托永定河道,与卢沟古桥遥相呼应,历史文化氛围浓郁,地形多变,山水相依,颇具特色。主展馆设计以北京市花“月季”为原型,名为“生命之源”,建筑以螺旋上升的风格,体现蓬勃的朝气,建筑平面形成“9”字,寓意是第九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

  对于地处丰台的北京十二中来说,这显然是一次非常好的教育机会,李有毅意识到了并抓住了这一机遇。5月22日,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参观园博会,活动的主题是“走进园博,感悟园博,展示园博”。

  在参观之前,学校首先开展了主题为“了解丰台,热爱丰台”的宣传活动。美术老师前期拍摄了一些园博园的景致,利用中午的时间给学生搞讲座,让学生初步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知识。紧接着,学生会设计了一些话题,集思想性、知识性和技能性的内容于一体,让每一个学生都带着问题参观园博园,比如园博园有那些风格的园林作品?城市园林的特征是什么?园博园如何实现再生水的净化?江苏园的设计堪称经典,你觉得怎样?

  参观归来之后,有学生这样写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江苏园又名‘忆江南’,是目前我国北方最大的江南园林展园。集中展示了世界文化遗产南京瞻园中的一线阁,江苏留园中的揖峰轩等经典名园的各种造园因素和典型景观,以展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园林特色。展园布局以山池为中心,南面赏荷观石品画,东侧观鱼听曲品茗,环以山石楼阁,贯以长廊小巧,明洁清幽,并将江南文化:琴、棋、书、画浓缩于景中,给展园注入文化灵魂,完美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江苏园。”

  同时,围绕园博园的主题开展了“园博园内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园博园内各展馆体现的地域文化特色比较”“从市中心到园博园展区的交通线路合理性设计分析”“园博园内基础设施的节能减排效应研究”“园博园后期的经营与开发问题研究”等一系列研究型学习课题,以及对游客的采访和问卷调查等。

  李有毅校长介绍说:“生活中从来不缺少美,我们鼓励学生带上相机或者手机,记录下园博园的独特之美,使他们热爱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我们经常讲,一个人出生的家庭很难选择,但你成长的路径是可以依靠自己的发奋努力而改变。热爱的前提要先了解它,看到差距后,尽自己的能力去改变它。厚积薄发,将来发展的趋势一定会很好。”

  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李有毅强调,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校每一个活动、每一件事情都要争取赋予教育的功能。她的这一观点不断渗透到干部、教师的日常工作中去,激励师生从不高喊口号,而是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自觉实现教育的功能。

  2013年5月,由中国科协、教育部发起实施的“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之话剧《钱学森》在清华学堂演出,话剧根据钱学森的传奇经历创作,选取了他在交大求学时期将人生理想从“交通救国”转向“航空救国”、在美国留学期间坚持求真务实敢于挑战权威、在新中国成立后冲破阻碍回国投身国防科技事业等重要历史事件作为创作主线,鲜活地展现了钱学森的爱国之心、求真之志、奉献之情、创新之魂。

  北京十二中组织了“钱学森班”的100多位师生到清华大学观看演出,学生们观看演出后受到了很大的震动,钱学森先生波澜壮阔的一生深深地震撼着他们的内心世界,激励着他们以自己的行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北京十二中把这件事情做到了极致,从组织动员到观看演出,直至后来的座谈会,无一不渗透着李有毅校长的观点,即任何事情只要能做实的就一定做实,她特别相信潜移默化的影响,润物细无声。

  李有毅说:“说教不能没有,但说教绝对不是非常重要的方法,要更多地通过一些载体实施育人,如何精心、用心地把要达到的教育效果设计在每一个环节中,这一点非常重要。事情做完之后,就不要去说这件事的意义在什么地方,功能在什么地方,希望达到什么效果,而应该让学生去谈,给他们思考和感悟的过程,这也是检验我们这个活动的意义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学生是否认为这个活动有意义,这样才会产生明显教育效果。”

  李有毅经常在回忆自己在上中学时的情景,反思老师是怎么教育自己的。尽管,她上中学时所受到的教育与现在显然不一样了,而且现在的教育环境与那个时代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她始终认为,在教育这一漫长的过程中,老师的言行尤其重要。

  在北京十二中,学校教育还会密切关注社会上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老师们会及时与学生一起去分析,而不是回避。对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老师们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探讨,不怕与学生的意见相左,更不怕学生反对,而是用“正能量”去影响他们。对学生们的一些不同看法,甚至是颓废、消极的看法,老师们会耐心地给他们讲道理。因为老师们深知,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即使他们的观点偏激,有一些不好的习惯,但无论如何不能把学生看做对立面。

  李有毅建议,我们国家在抓经济腾飞的同时,一定要关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一些问题,在这方面的力度有待加强。每年“感动中国人物”或者“最美的乡村教师”等的评选和表彰固然很重要,但更应该渗透到日常的行为习惯之中,国家还应该提升诚信和公信力,一代一代要坚持下去。

  针对目前很多年轻人自私自利的现象、唯我独尊的现象、不能吃苦的现象,李有毅强调要正视这些现象,不要回避。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现象呢?现在一部分教师就是独生子女,这是我们教育管理者首先要做的事情。

  “做人的工作太难了,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有漫长的过程,但我们不能以此作为等的借口,要积极地缩短这一过程。我们国家目前所出现的一些现象,也许正是发达国家曾经出现过的现象。这些现象已经出现了,而且人家已经有规避了,尽管我们走到这个阶段是必然的,但完全可以借鉴别人的经验,来治理我们的国家。”谈到这些,李有毅的话中表现出明显的担忧。

  话锋一转,她的声音高涨起来:“教育到底应该做些什么呢?教育首先要去功利化,学校的每一个行为就是给学生的一次教育,即是没有直接作用于学生,也要看学校倡导什么,反对什么,学校的定位一定要准确。教育不仅要激发学生的潜能,还要关注其背后会不会产生另外的效果,需要我们去冷静分析。教育不能浮躁,教育工作者必须冷静地分析一些问题。”

 

    做该做、能做、有用、有效的事

  采访中,作为北京市人大常委,李有毅谈起了杜德印主任的一句话。今年年初,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德印作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委员会工作报告,他首先回顾了过去五年的工作,他说,常委会紧紧围绕首都工作大局,做该做、能做、有用、有效的事,为推进首都民主法制建设、推动首都科学发展,发挥了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

  李有毅认为,做该做、能做、有用、有效的事,也是学校管理的精髓。她还清楚地记得杜德印在另外一个场合对这句话的具体解释。

  杜德印说,“该做”包含两层含义,即必要性和合法性。“一层是需求,有什么问题需要人大常委会来做,需要还分紧迫和不紧迫,因此要审时度势。另一层就是合法。”“能做”,就是要根据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具备可行性。“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机关具备什么样的能力,能做什么样的事情。比如立法,既要发挥增强人大的主导作用,也得尊重发挥政府的基础作用。立案研究要把政府和专家组织起来,人大统筹协调。”

  “有用”是一种选择,追求最佳选择,可以理解为针对性。“找一个最优方案,做哪件事情最有用,更容易产生效果。比如人大抓绩效监督,人大批准财政预算后,还要监督这些预算花得有效没效。经过选择,人大常委会把预算监督放在批准预算方案上。实践证明,人大连续抓绩效监督,改进了预算制度建设,效果很好。”“有效”,就是把该做、能做、有用的事,做出了成效。有用是选择,有效是结果,“总之,人大的工作,要有所作为!”杜德印说。

  李有毅认为,教育工作者在贯彻落实科教兴国的过程中,要有所作为,表现在自己的具体工作中,就是要积极地做该做、能做、有用、有效的事,而不是去抱怨,更不能怨天尤人。

  2011年9月,经北京市教委批准,北京十二中“钱学森航天实验班”首次招收30人,该班每名学生都是“钱学森青少年航天科学院”学员,都享受“钱学森青少年航天科学院”得天独厚的科技资源,师生比达到1:2,每位学生都有“成长、学业、学术”三导师。

  北京十二中与中科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航天五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共建“科技教育实践基地”,利用先进的科学实验室、场所和专家资源,为学生搭建个性化发展平台。包括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等12位院士在内的53位航天专家,组成了实验班的导师团队。

  李有毅介绍说:“此举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该做、能做、有用、有效的事情。首先,我们用钱学森的精神去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热爱科技的兴趣,树立远大的理想。我们主要开展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学习弘扬钱学森的精神,这是一条主线;第二,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将来报效祖国;第三,在科技方面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比如去看卫星发射、与老科学家座谈、到俄罗斯参观飞行船等等,最主要的是走入课题;第四,选派的老师对科技有着浓厚的兴趣,有运载火箭研究院的支持,专家长期讲课。”

  李有毅校长意识到,未来真正投入航天事业的人不是很多,选拔进来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将来不一定搞航天科技,但高端人才确实能培养学生的兴趣,能够开阔学生们的视野。创新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有高端的人才去引领,还需要一套独立的模式或者培养的方案,不能忽视他们的出口问题。

  站在国家的层面上考虑,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上,要有一个系统的规划,要有一定人力和财力的投入,给他们空间,为他们搭建平台,让他们去想,让他们去动手。要有一定的目标性,有好的导师去引领,让他们像正常人一样去生活,思路开阔,有情有义。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也是很关键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相辅相成的。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环境,并不是所有的学校能够进行培养的,需要有高水平的导师队伍的,而不是遍地开花。

  在李有毅看来,培养重在内在潜力的激发,老师一定要好。如果我们的老师自私自利,我们能培养出大公无私的学生吗?如果老师目光短浅,能培养出具有前瞻眼光的学生吗?如果老师斤斤计较,看一切是否对我有利,那你培养出来的学生多半就是你的影子。各个班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一样,那就是班主任的不一样,真正选择一个学校他往往选择的就是班主任。教师这个职业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既是一个技术活,更是在做人的工作,老师的言行都在影响着学生。

  人的一生,曲折漫长,荆棘密布却又暗藏柳暗花明,真正决定命运的,往往是几个关键时刻的岔路口,没有足够的试错机会,面对这些关键时刻做出的向左或者向右的艰难抉择,可能会把一人的人生导向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轨迹。

  李有毅校长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真知灼见,引领着北京十二中的师生们,致力于对于真善美理想境界的追求,使他们在决定人生的“岔路口”,总能寻找到积极向上的方向,开启精彩的人生之旅。陈 达

 

 

浏览次数:5797 次

 
   热门推荐    

陕西商洛中学副校...
陕西商洛中学副校...
  陕南秦岭深处,有一位普通的数学老师,他用30年的岁月谱写了一曲平...
教育部印发意见破...
教育部印发意见破...
为破解中小学校长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培训机制缺乏活力等问题,近...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国...
努力破解薄弱问题...
努力破解薄弱问题...
  1 《意见》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制定出台的?它的出台有什么重要意义...
清华附小“整合”...
清华附小“整合”...
  2013年10月17日,海淀区委教育工委、海淀教委,在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排行榜    
 

刘彭芝教育思想的哲学内涵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

访北京十二中校长李有毅:教育要一辈子用心

 
 
 友情链接

  · 中国政府网   · 国新办   · 紫光阁网   · 中国残联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中国廉政网   · 中国民主促进会   · 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   · 中国残联   · 中国文联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央广网
  · 中国网   · 国际在线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光明网   · 中青在线   · 京华网   · 法制日报   · 文汇网   · 中国军网   · 中工网
  · 半月谈   · 党建网   · 长城网   · 东方网

 

发现之旅频道《精彩视界》@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55515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9456号

地址:北京海淀复兴路乙11号中央电视台梅地亚中心B座13层

邮箱:cctv_jcsj@126.com

Copyright © 2007-2021 网站管理 网站设计:搜扑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