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发现之旅《精彩视界》官网!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精彩资讯 高端访谈 法制中国 财商中国 科技创新 高新园区 生态中国 善行中国 红色之旅
精彩发现 品牌中国 艺海视窗 美食美景 教育天地 城乡建设 医疗健康 精彩书画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科技创新 > 科技人物 > 王佛松:八十载追梦人生

科技人物
王佛松:八十载追梦人生

王佛松:八十载追梦人生

“命运很奇妙,谁也想不到,我能有今天。”年届八旬已卸任中科院副院长的王佛松院士笑道。

广东兴宁地处粤赣闽三省交界,1933年王佛松在这里呱呱坠地,给这个清苦的农家带来了喜悦。他的父母都是目不识丁、老实本分的农民。从5岁开始上学堂,背负着家人的期待,怀揣自强奋进的梦想,他一路成长为我国高分子化学领域的一名科学家。

少年梦:读书改变命运

围龙屋是兴宁客家特有的民居建筑形式。门外是水,门内是屋,形似太极图案,其规模视主人家财力而定,并无定规。

与王家比邻而居的,有一个大户人家,围龙屋很气派,总共有一百多间屋子。小时候,有一次他无意间流露出了艳羡的神情。他的父亲却淡淡地说:“人家的屋靓是人家的事,自己的屋靓才算好本事。”

少年时代,他最大的梦想就是念书、上大学。可是由于家境贫寒,他一度几近失学。高中毕业后,考虑到实际情况,他决定先自食其力筹措费用再去考大学。他在乡村小学教过书,投奔广东惠州市的亲戚摆摊做过小生意。年仅17岁的他,身无长物,唯有《范氏大代数》、《朱吴两氏高中化学》两本书是他的命根子,走到哪带到哪,就连摆摊的时候,也时时捧读。由于武汉大学名声在外又不用交学费,成为王佛松的首选,最终他如愿以偿,梦想的画卷就此展开。

青年梦:全力以赴 响应祖国号召

1951年,王佛松历尽周折,终于来到珞珈山,走进了梦想的圣殿——武汉大学化学系。

能进大学,有书念,不用花家里一分钱,王佛松想不出还有什么不满足的。他表现很好,是同年级学生里最早入团的一批。大二由同学推举,担任班主席。

“我喜欢创造性的工作,不喜欢重复性的劳动,所以那时特别希望能留在学术圈子里。”毕业前参观某大型企业中心实验室后,王佛松开始有了这样的念头。

临近毕业,一个机会悄悄降临。国家准备选拔一批优秀学生,公派去苏联留学。经过一系列严格的考试、政审、考察,班上有五位同学参加留苏研究生考试,最终王佛松和另一位现为工程院院士的同学被录取。专业是由国家安排的,他不在乎,“只要国家需要,回来能派上用场,学什么都好,一定全力以赴、不辱使命!”

1956年,他来到苏联科学院列宁格勒高分子化合物研究所,拜读在著名高分子化学家、苏联科学院院士多尔哥普罗斯克门下,攻读副博士学位,相当于我国及欧美的博士学位。

在三年多的学习中,他几乎每天都学习工作十四个小时以上。功夫不负有心人,26岁时他以优异的成绩提前7个月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副博士学位。

壮年梦:急国之所急 学以报国

1960年初,王佛松回国,来到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工作。积贫积弱的中国想要复兴,工业振兴是头等要事。他所钻研的定向聚合迎来了用武之地。从这时起,他和橡胶——准确说是合成橡胶,结下了不解之缘。

橡胶在工业上用途广泛,我国的天然橡胶产量却极其有限。为了发展中国的合成橡胶工业,王佛松与其他研究人员一起集中攻关,为中国的顺丁橡胶科研与工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急国之所急、学以报国,是我们那一代研究者的梦想,这是朴素又真挚的情感使然。”王佛松表示。

上世纪70年代末,他应邀前往意大利进行学术交流。第二次出国,他看到街头的车水马龙,得知每4个米兰人就拥有1辆小汽车;看到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全开架销售,却没有店员监督顾客选购。西方丰富的物质供给和高度发达的文明程度,深深刺激了他。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尽自己所能,在专业领域内有所建树,中国不能永远落后!

回国后,王佛松给自己定了新的目标——“坚守原有阵地,开拓新的领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在新开辟的研究领域——导电高分子方向取得喜人成果。同时,他积极推进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建成了世界上首个批量生产导电高分子材料聚苯胺的装置。

年富力强的王佛松,逐渐走上领导岗位。科研与管理两副重担,他都竭尽所能、力求完美。1988年王佛松离开长春应化所到北京任中科院副院长,主管人才工作。他深感因“文革”造成的人才断层,使许多学科和研究方向上存在突出的老龄化问题。针对这一情况,王佛松和人事、财务、基建等有关部门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对策。很快,他和中科院人事局的同志提出“百人计划”的建议,经上级同意,于1994年开始实施。该计划在国内外产生巨大反响,成为培养优秀人才和战略科学家的重要举措。如今,“百人计划”入选者大都成长为各学科领域的领头人,日前就任北大校长的王恩哥正是该计划从美招聘回国的第一人。

王佛松先后当选为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届、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1991年,他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今朝梦:在国富民强中实现个人梦圆

下个月,王佛松院士即将迎来八十寿辰。他坦言:“到我这把年纪,个人已谈不上还有什么梦想,只衷心希望国泰民安、国富民强。”

无论是去苏联留学,还是去意大利交流访问,中国与外国的差距一度深深刺痛了他的心。多年后,他再度走访世界各国,大家不再仅仅因为学术成就尊敬他,也因为中国地位尊敬他。中国正行驶在一条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各行各业、无以计数的中国人都在贡献自己的智慧,汇聚成一股前进的动力,托举起一个共同的梦想。

“我的梦”和“中国梦”,孰先孰后?

王佛松院士认为:“国家的发展先于个人,或者说,包含了个人的发展。国泰民安、国富民强是个人梦圆的大前提,只要实现了这个先决条件,你会发现,个人的很多追求,就已经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最大的家。王佛松院士的梦想,始终弥散出一份浓重的家国情怀。他的经历,清晰地诠释出从“我的梦”到“中国梦”的转变与融合。

 

浏览次数:3071 次

 
   热门推荐    

程开甲:为共和国...
程开甲:为共和国...
2014年1月10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一位96岁高龄的老人登上国家最高...
中科院院士赵忠贤...
中科院院士赵忠贤...
中新网北京8月10日电 (记者 孙自法)“我这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就是探索...
张杰《自然》发文...
张杰《自然》发文...
科学网上海10月16日讯(记者黄辛)今天,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
吴硕贤:“文”学...
吴硕贤:“文”学...
吴硕贤,1947年出生于福建泉州,祖籍诏安。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
王佛松:八十载追...
王佛松:八十载追...
“命运很奇妙,谁也想不到,我能有今天。”年届八旬已卸任中科院副院长...

   排行榜    
 

程开甲:为共和国铸造“核盾牌”

王佛松:八十载追梦人生

吴硕贤:“文”学“理”用,把声学融入建筑

 
 
 友情链接

  · 中国政府网   · 国新办   · 紫光阁网   · 中国残联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中国廉政网   · 中国民主促进会   · 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   · 中国残联   · 中国文联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央广网
  · 中国网   · 国际在线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光明网   · 中青在线   · 京华网   · 法制日报   · 文汇网   · 中国军网   · 中工网
  · 半月谈   · 党建网   · 长城网   · 东方网

 

发现之旅频道《精彩视界》@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55515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9456号

地址:北京海淀复兴路乙11号中央电视台梅地亚中心B座13层

邮箱:cctv_jcsj@126.com

Copyright © 2007-2021 网站管理 网站设计:搜扑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