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发现之旅《精彩视界》官网!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精彩资讯 高端访谈 法制中国 财商中国 科技创新 高新园区 生态中国 善行中国 红色之旅
精彩发现 品牌中国 艺海视窗 美食美景 教育天地 城乡建设 医疗健康 精彩书画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高端访谈 > 各界观点 > 微纪录片:新媒体语境下纪录片的新样态

各界观点
微纪录片:新媒体语境下纪录片的新样态

微纪录片:新媒体语境下纪录片的新样态

  在上世纪90年代初纪录片的繁荣之后,近两年,纪录片又掀热潮。这首先得益于国家政策的调整:国家广电总局于2011年下发、于2012年1月1日正式实行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它要求各卫视综合频道限制近年来异常火爆的娱乐节目,扩大包括新闻、经济、文化、纪录片在内的多种类型节目的播出比例。《意见》出台后,一批新的纪录片栏目亮相电视荧屏,这为中国纪录片进一步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2012年,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甚至引发了全民的纪录片收视行为。与上世纪90年代纪录热潮不同的是,在当下新媒体语境下,纪录片的制播及审美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同时,呼应新媒体时代受众的碎片化需求,纪录片开始了“微转身”,一种新的纪录片样态——“微纪录片”大批涌现,并以其方便快捷利于传播的特质,给纪录片家族增添了一抹别样的亮色。

  一、微纪录片概念梳理

  微纪录片的概念较为模糊,目前尚无清晰的界定。百度百科在纪录片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微纪录片是用微电影的语言,纪录现实社会生活的片段或再现真实的历史。”[1]把微纪录片和微电影语言混同,显示出在概念梳理上的迷茫。而大多提及微纪录片的论文则以直接陈述的方式表述其存在性:“新媒体正在逐步改变着纪录片的生产、传播、营销过程。而微纪录片在生产方式上,具有制作周期短、个人化程度高、生产成本低、手机拍摄、实时传输、实时话题等特点。创作者会据此形成不同于传统纪录片的新思路,形成新的纪录片类型。”[2]。同时,又有多处网文提及微纪录片标明自己为“首创”,如《凤凰视频首创微纪录片概念》、《中国纪录片加大海外发行 提“微纪录”概念》等。而此前,以“微型纪录片”命名的纪录片在国外已约定俗成:“微型纪录片是在杂志型节目进一步拓展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以其制作周期短、耗资小、传播速度快等优势大量涌入电视节目。一般情形下,微型纪录片的时间长度为4-10分钟。”[3]而微纪录片则是纪录片适应新媒体语境的新发展,与之前的微型纪录片在短时长这一共同特征之外,还具有自身独有的特征。

  一是轻小性。体量轻小是微纪录片的显在特征,也是纪录片适应新媒体时代受众碎片化需求的调整和转变。关于微纪录片的长度,学界业界的看法并未统一,如,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最佳微纪录片《插旗》仅有4分18秒,而凤凰视频纪录片奖的最佳微纪录片《花朵》则有29分钟。维基百科关于纪录短片的时长认定是40分钟以下,而关于微纪录片(即MINI DOCUMENTARY)的时长认定则是2-25分钟。目前以微纪录片名之的纪录片则一般在10分钟左右,以25分钟为上限;同时,1分多钟的超微纪录片大量涌现。1-25分钟的时长有弹性的包容度,对于纪录短片来说方显其微,也比较适合其网络传播的传受途径。

  二是单义性。对纪录片来说,时间的力量主要体现在长时跟拍中素材的累积以及事情自然变化的时间力量。微纪录片篇幅的限制使纪录的时间性受限,但同时,也成就了其单一主题的特征。在短暂的时间内展示单一主题,微纪录片的单义性更符合现代快节奏的受众信息需求习惯,其短平快的风格简洁明了,受众接受具有明显的指向性和目的性。

  三是大众性。新媒体为纪录片提供了广阔的传播平台,纪录片彻底颠覆了一群精英拍给另一群精英看的历史,而微纪录片的广泛参与性更使纪录片真正从小众走向大众。草根原创,参与者众多;创作者、观众传受一体,充分互动。而定制微纪录片,则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主题和议题,并启动议程设置。微纪录片成就新媒体时代又一大众狂欢的辉煌图景。

  四是当下性。因其体量轻小,微纪录片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反应敏捷,可以迅速完成对其的关注与记录,而制作者的草根性也使其区别于传统媒体而形成对当下的个性表达。从一定程度来看,微纪录片甚至可以成为现实话题的轻骑兵。即便是历史题材,微纪录片也着眼于从当下切入。“在《故宫100》的影像叙事中,故宫不再是与现实割裂开的、封闭的博物馆,而是犹如一部往返于历史与现实的穿梭机,透过‘看得见’的建筑和痕迹,呈现‘看不见’的文化联想和历史脉络。”[4]微纪录片的当下性成为其鲜活生命力的表征。

  二、微纪录片整体态势分析

  从整体发展态势来看,微纪录片蓬勃发展,多家视频网站开设微纪录板块,网友创作、网站自制积累了大量片源;同时,呈现出良好的媒介联动,电视台等传统媒体踊跃参与微纪录片的制作传播,新媒体反哺电视,形成积极的良性互动;而以赛事形式出现的微纪录片模式往往是媒介联动的另一表现,同时,也培育了渐趋成熟的微纪录片观众和市场。微纪录片整体呈现出题材、来源的多样化。

  (一)草根原创

  网友通过互联网UGC模式上传的原创微纪录片有一定规模,但质量参差不齐。摄录设备的普及、播出平台的泛化与日常纪录意识的提升,使草根原创微纪录片成为网民记录当下、表达自我的一个重要窗口,但整体看来,草根原创尚处于业余、粗糙、原生态的层面,大多是网民自娱自乐的日记式记录,是日常情绪的宣泄与表达,整体制作水平尚需进一步提升。如果从纪录片是撷取有意义的片段来表达观点这一角度来看,不少草根原创仍是现实事件的直录照搬,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微纪录片。

  (二)视频网站自制

  由于微纪录片制作周期短、所需资金少,视频网站在微纪录片制作方面表现积极。多家视频网站开设了微纪录板块。

  CNTV纪实台的“微纪实”板块,选取珍贵的纪录片资料分门别类“片段精切”,剪辑制作成珍藏版,是对原有丰富资源的网络化转换。 腾讯推出社会纪实类栏目《某某某》,以每期10分钟左右的时长,解读平凡人物的不平凡人生。

  凤凰视频则依托优秀的纪录片制作团队,开办纪实栏目《甲乙丙丁》,“记录凡人命运,感受人性温度”。同时,凤凰视频大力开展了定制纪录片的制作。“微纪录片这个产品概念,也受到了广告客户的青睐。……凤凰视频也由此深入开发了对客户不同诉求的个性化的定制模式。”[5]而在视频内容方面,推行差异化战略,力图以微纪录片展示大人文、大历史。

  (三)电视台自制

  作为传统的纪录片生产机构,电视台对新媒体语境下纪录片的发展持续关注,也开始了微纪录片的创作。如中央电视台的《故宫100》、《资本的故事》,北京电视台的《二十四节气》,新华社CNC 电视台的《插旗》,湖南卫视的《我的中国梦》等。电视台往往通过项目运作的方式推出系列微纪录片,同时通过台网联动,在纪实网同步播出。

  (四)大赛推动

  通过各种赛事推进微纪录片创作的形式与前三项有所交叉。有已有作品参赛的,也有专为参赛而创作的“命题作文式”微纪录片,如《发现美丽中国》即以美丽中国为大选题,聚焦于某一地域;参赛对象一般为视频爱好者、在校大学生等,征集作品的同时,也是一种对微纪录片的市场培育。网站结合UGC模式积极开展“拍客”计划,拓展片源并通过培训环节提升拍客的专业水准。而中国纪录片学院奖设微纪录片奖,则表现出学界对微纪录片发展的关注。

 

  三、微纪录片的相关思考

  在微纪录片发展中,有几个值得思考的关键点,在对比性的考量中,可以看出其发展的轨迹。

  (一)专业VS草根

  小众与大众的问题。技术的发展,使影像记录不再是专业制作团队的专利。专业制作与草根原创对微纪录片均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从叙事结构来看,专业制作多以讲述式出现,如中央电视台的《故宫100》、凤凰视频的《行者无疆——车轮上的记忆》为代表的解说词贯串和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资本的故事》为代表的讲述人贯串,而草根原创则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样态。

  草根原创以其丰沛的活力、创造力和独特视角反哺专业团队。如《鸟之殇》,不到一天时间,这个制作粗糙的12分钟微纪录片就以其关注鸟类屠杀的迫切与真诚获得超过15万人次的点击量,其影响力迅速波及到全社会。而专业制作的精品意识对草根原创有一定程度的引领作用,如《故宫100》邀请英国知名航空摄影团队SKYBOT 参与拍摄,并使用了中央电视台最尖端的技术设备———全世界销售的第一台索尼SRW9000 的数字摄影机,获2012年度国家广电总局高清录制技术质量奖可谓名至实归。“纪录片观众主体呈现出‘高学历、高职业、高收入’的高端人群特征。“[6]因此,粗糙肤浅、随意边缘不是微纪录片发展的目标,以小见大,微言大义才是其发展路向。当下,微纪录片单纯的数量扩张以矫枉过正的面目出现,而打造精品,其品牌价值才能进一步彰显。从质和量的关系来看,微纪录片量的放大是第一步,现在基本已经达到,质的提升是根本,也是必经之路。专业和草根互相促进,才能达到微纪录片整体水平的提升。

  (二)商业VS公益

  盈利模式及公益传播思考。商业定制微纪录片实现了对广告形式的拓展。如淘宝母亲节话题微纪录片《母爱37度》,通过母亲节话题与淘宝商品结合的形式结构纪录片,达到了商业和公益的双赢。《人在囧途之泰囧》则通过微纪录片对电影进行分门别类的细致宣传。凤凰视频大力推动商业定制微纪录片,以其对品牌宣传的细分优势,拓展对高端广告主的吸引力。同时,微纪录片在公益理念、区域文化形象乃至国家形象的文化传播上潜力巨大,以“美丽中国”、“魅力中国”“青春中国”、“中国梦”等为议题的纪录片系列展示了正能量。

  商业定制之外,微纪录片还可以通过贴片广告、赞助、冠名等形式实现盈利。此外,系列化可以很好地实现微纪录片的扩容。单集的轻小体量保证了传播的便利,多集并行扩大了容量,同时保证了传播的持续性,并降低了单片的制片成本。系列微纪录片还可以采用网友共同参与创作的方式,组织方可以提供固定的主题或选题,向网友征集视频或线索,增加话题性与互动性,同时降低成本。纪录长片《浮生一日》为此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它通过向全球网友征集视频集中剪辑制作形成了一部新媒体时代的纪录片巨作。腾讯《某某某》在自制拍摄的同时也采用向网友征集视频的形式寻找节目线索素材。

  (三)电视VS网络

  媒介联动,资源共享。目前,电视台自制微纪录片的网络推广与传播做得较好,新媒体语境本身所形成的话语规则,已经影响了电视纪录片的表达方式。《故宫100》、《资本的故事》等系列纪录片正是网络新媒体时代快捷及时和多样灵活的体现。“短小精致的6分钟的单集片长不仅符合现代信息传播的接受特征,也让《故宫100》可以横跨不同领域的传播媒介”。[7]但网络微纪录片的电视传播则尚未起步,媒介联动呈现出单向流动状态。电视媒体可适当增加微纪录栏目或项目,电视台自制外,也给更多优秀创作者提供广泛的平台,从而实现台网互动的深入化。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随着三网融合的进一步深入,电视终端、电脑终端、手机终端的逐步合一,其区别将越来越小,真正的大数据与大融合时代来临。这样,这种纪录片新形式才能逐渐成熟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管中窥豹,纪录片的春天才真正到来。(作者单位:中原工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浏览次数:3266 次

 
   热门推荐    

《第四公民》等15...
《第四公民》等15...
  新浪娱乐讯 北京时间12月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电影艺术与...
纪录片《一张宣纸...
纪录片《一张宣纸...
南国早报南宁讯 (记者李丽)12月1日晚,2014广西国际民族志影展携手南...
关于推荐2014年第...
关于推荐2014年第...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推荐2014年第二批优秀国产纪录片的通知新广电...
新疆电视台两部纪...
新疆电视台两部纪...
本报讯  (实习记者萨日娜记者布仁克西克)12月2日,记者从新疆电视台...
微纪录片:新媒体...
微纪录片:新媒体...
  在上世纪90年代初纪录片的繁荣之后,近两年,纪录片又掀热潮。这首...

   排行榜    
 

《第四公民》等15部纪录片奥斯卡初选入围

大型纪录片《西北望崆峒》将在央视纪录频道

不要用访谈手法创作DV纪录片

 
 
 友情链接

  · 中国政府网   · 国新办   · 紫光阁网   · 中国残联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中国廉政网   · 中国民主促进会   · 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   · 中国残联   · 中国文联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央广网
  · 中国网   · 国际在线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光明网   · 中青在线   · 京华网   · 法制日报   · 文汇网   · 中国军网   · 中工网
  · 半月谈   · 党建网   · 长城网   · 东方网

 

发现之旅频道《精彩视界》@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55515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9456号

地址:北京海淀复兴路乙11号中央电视台梅地亚中心B座13层

邮箱:cctv_jcsj@126.com

Copyright © 2007-2021 网站管理 网站设计:搜扑互联